读书沙龙|拉维·提德哈:当科幻不再写英雄拯救世界

原创读创文化广场  2019/11/06 17:56

读创/深圳商报记者 刘悠扬

2019年初冬的一个下午,以色列作家拉维·提德哈在深圳最著名的电子街华强北,买了一架无人机。他包里还揣着一本刚出版的新书《中央星站》,这是他获得2017年坎贝尔奖“最佳科幻小说”作品的第一个中文版。

这是拉维第一次来深圳。和深圳的这种遭逢,让这位以“科幻”名世的作家,感到“未来感”十足。

▲拉维·提德哈在深圳前檐书店

 

这天晚上,拉维·提德哈在深圳的前檐书店,和蜂拥而来的中国科幻迷们聊了一整夜。陪着他的,还有他的好朋友、英国科幻作家伊恩·麦克唐纳,中国青年科幻作家王诺诺、“量子学派”创始人罗金海。

▲2019年11月5日,拉维·提德哈在深圳前檐书店谈新书《中央星站》,活动结束后和中国科幻迷们合影。

 

这位最近快速崛起、在7年内横扫16项科幻大奖,并被人们称为“科幻鬼才”的作家,身上有许多的未解之谜——

他成长在一个接近乌托邦社会的集体公社基布兹,而他笔下的中央星站,却是一个25万移民混杂而居的世界。出身给他的创作留下了什么样的烙印?

他的故事里没有星球毁灭,没有太空旅行,没有英雄拯救世界,只有架空未来的芸芸众生,以及每一种生命的喜怒哀乐。他看起来更像个严肃作家,而不仅仅是“科幻作家”。

20多年前,他搭着绿皮火车来中国,在成都的茶馆里,和一帮中国科幻作家大摆龙门阵。此后,他的作品不断出现中国元素。东方文化对拉维意味着什么?

▲拉维·提德哈接受读创/深圳商报记者专访

 

当天,拉维·提德哈在深圳接受了读创/深圳商报记者的专访。他状态很好,谈兴甚佳,从自己的成长经历谈到多元文化在他创作中留下的烙印,从社交媒体、AI等高科技与人性的冲突谈到他的希冀,从小说创作谈到影视改编,从他欣赏的中国乃至华裔科幻作家谈到他与中国的缘分……

这个男人身上的谜题,并未全部解开,但拉维终究给我们开了一扇小窗——那是对中国读者而言,过去几乎完全陌生的以色列科幻文学。

就像当晚来到现场的科幻作家、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说的那样,在刘慈欣之前,世界不知道中国科幻;同样,在拉维·提德哈之前,世界不知道以色列科幻文学。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读《中央星站》。”吴岩说,这本书让我们了解一个民族如何面对未来。

▲从左至右为科幻作家、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,中国青年科幻作家王诺诺,“量子学派”创始人罗金海,英国科幻作家伊恩·麦克唐纳,以色列作家拉维·提德哈及其翻译。

 

在吴岩看来,《中央星站》更可贵的是,它提供了另外一种科幻小说的写作方式。故事写的是特拉维夫的一个太空站,可拉维并不写瑰丽的太空旅行,他写的是太空站里的芸芸众生,基因孩子、节点人类、增强元人类、数据吸血鬼、机械改造人、弃物之王、造神艺术家……“拉维在以色列、南非、英国、老挝、瓦努阿图生活过,这个太空站投射了这些地域的多元文化和生活。他的写作,和美国人独闯世界、战胜一切的超级英雄完全不一样,也和刘慈欣式的宏大科幻完全不同,提供了另外一种完全迥异的新写法。”吴岩说。

▲《中央星站》
【以】拉维·提德哈 著
陈阳 译
大方·中信出版集团
2019年11月

 

吴岩和拉维已有20年的交情。在他的回忆中,20年前的拉维很朋克,顶着一头的长辫子,他们一块去成都参加《科幻世界》的作家大会。此后的很多年,拉维主编的《世界科幻巅峰丛书》系列选集,向世界译介了许多中国科幻作家。

采访中,拉维不仅对中国科幻作家如数家珍,说自己最欣赏的是韩松;他还给记者推荐了一波鲜为人知的华裔科幻作家,包括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加坡华裔科幻作家JY Yang、他的好朋友刘宇昆……

▲拉维·提德哈在新书分享会上

 

是的,我们对世界科幻文学远远称不上了解,哪怕对自己,无论深圳还是中国,同样缺乏想象。这一点,拉维·提德哈也许比我们做得更好。他刚完成一个关于义乌的科幻小说,灵感就源于那一列从义乌开往伦敦的中国列车,“它有30个站,每到一个站就会换轮子”,这个场景在拉维眼中非常神奇,甚至魔幻,他把它写成了一个新丝绸之路的科幻故事。

▲拉维·提德哈为中国读者签名

 

本次活动是2019年深圳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推广计划系列公益活动——“文化广场读书沙龙”系列活动之一,由深圳市阅读联合会、深圳商报/读创、中信出版·大方、深圳前檐书店联合主办。

据悉,“文化广场读书沙龙”是深圳商报·读创企业家读书会主办的线下读书公益活动,由全民阅读推广基金支持,分为“深圳学人”“人文讲座”和“商业课”系列,活动将持续至年底,将陆续邀请作家、学者带着自己的新书,就当前的读书热点和热门书籍与读者交流分享。


⒈不是英雄拯救世界,只是芸芸众生的故事

深圳商报《读书周刊》:《中央星站》是你译介到中国的第一本小说,创作这本小说的初衷是什么?

拉维·提德哈:谈到《中央星站》的灵感,其实这本书主要是写以色列最大的一个城市特拉维夫发生的故事,在特拉维夫的南部有一个车站,车站附近有一些空旷的工厂,在工厂周围有很多的移民,他们来自非洲、菲律宾等各种各样的国家和地区,我每次经过这个车站都会想,这些移民的孩子、孙辈未来会过什么样的生活?这就是我写作的灵感和初衷。

很多科幻大片或科幻小说,都在讲一些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,比如说太空入侵、外星人等等。但我这一本书,更关注的是大家庭里面,每一个普通人的情感,我写的是家庭情感在科幻背景下的故事,更多探讨共情和共性。


⒉科幻小说是让人看到未来有多好

深圳商报《读书周刊》:赛博朋克的主题是“高科技,贫瘠的生活”,这种科幻题材经常让我们去反思:科学给人类带来的是好还是坏。你在作品中对科技发展的态度,是抱有警惕还是拥抱?

拉维·提德哈:我的书里没有“赛博朋克”元素,因为星球没有毁灭,也没有星球大战的故事。当然,我会写到一些让生命变得更加长寿的科技,虽然并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出现。我尝试把科幻小说变得让人更憧憬未来的生活,因为人的情感无论在当下还是未来,都是第一位的。

我在书中写了很多新科技。例如我见证了互联网的发展历史,所以,我在书中设想它下一步会不会出现一些数据节点,通过节点来对话,这是非常有意思的情节。我写完之后,硅谷的一家互联网公司联系了我,说他们也有这种想法,希望通过人类的数据节点去创造对话。当然,这些“可怕”的科技公司,我不希望它成功。


⒊如果有一天,互联网消失了

深圳商报《读书周刊》:在科技越来越快的趋势下,人的意义不大了,人群的意义变大了,这是不是意味着个体的消失呢?

拉维·提德哈:未来,个人与群体谁的赋能更厉害?我看到,现代人的生活非常孤立,每个人回到家把门关起来,就是另外一个世界,很多科幻小说讲的都是人们在大城市的孤独生活。多年以来,互联网带给我们太多便利,因为它把世界联系起来,变成统一的社群,帮助我们更好地跟别人沟通。现在大家都在谈社交媒体,我们不能忽略的一点,就是社交媒体的核心还是沟通,还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。我个人觉得,最可怕的一件事情是:如果以后没有互联网,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?


⒋基布兹更像一个乌托邦世界

深圳商报《读书周刊》:你在集体公社基布兹出生长大,这种乌托邦式的社会制度,给你的创作带来什么样的烙印?

拉维·提德哈:我在一个集体公社长大,那里不会谈钱,所有东西都是公有的,孩子们也在公屋长大——不是跟父母待在一起,而是跟其他的孩子一起成长,基布兹更像是一个乌托邦的世界。我的祖父母18岁就离开欧洲,来到基布兹,一生没有再回故乡,我也会受到爷爷影响,他是一个共产主义者。这种经历对我的创作影响非常大。


⒌来到深圳,就像来到中央星站

深圳商报《读书周刊》:你在少年时代就曾游历南非、英国、老挝、瓦努阿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,这种多元文化的经历和碰撞,给你的文学创作带来什么营养?

拉维·提德哈:文化多样性,是我一直想通过这本书去传达的。现在全球的移民非常多,有气候移民、经济移民等等,我也尝试着把这些文化的多样性融入到我的书里面,例如书中有一些类似诗的部分,我最初是用瓦努阿图的一种语言Bislama写的。

深圳商报《读书周刊》:《中央星站》写的是一个多民族、多文化混杂的太空站,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世界各地正在出现的超级移民大都市,例如深圳、迪拜、东京、纽约。你笔下的中央星站,能给当下提供什么样的启示?

拉维·提德哈:像深圳、迪拜这种未来感很强的城市,的确非常“魔幻”。来到深圳,也感觉好像来到中央星站一样,非常科幻。但是在深圳的这几天,我仍然在思考这些平凡人的生活,如果以后的城市都变得非常未来,那厕所谁来洗?老人谁来照顾?楼梯坏了谁去修?


⒍新作是个关于义乌的科幻小说

深圳商报《读书周刊》:有没有你生活过的某一座城市,启发了你关于科幻的写作?

拉维·提德哈:义乌非常棒,它是一个小商品之城,有很多阿拉伯人和欧洲人在那里做贸易。义乌到伦敦有一班列车,有30个站,每到一个站就会换轮子,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场景。最近,我以新的“丝绸之路”为主题,写了一篇跟义乌有关的科幻小说,书中讲到主人翁在义乌成长的故事、他的爱情和经历。

深圳商报《读书周刊》:科幻小说改编成影视,会让它的传播度更广,你的作品有没有改编成影视的计划?

拉维·提德哈:我有一本小说Violent Century已经出版了繁体字版,英国一家公司投资、制作了三年,还不知什么时候拍摄完成。有一些制片人也对《中央星站》感兴趣,我们正在探讨中。


⒎很多亚洲华人在写科幻小说

深圳商报《读书周刊》:你对中国科幻的评价如何?能否分享你最喜欢的作家和作品?

拉维·提德哈:中国科幻文学是一个很大的概念,每个人的口味不同,我不能说自己最喜欢的是谁,但我还挺欣赏韩松的作品。

深圳商报《读书周刊》: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些在美国的华裔科幻作家?

拉维·提德哈:不单是美籍华裔在写科幻小说,其实有很多亚洲的华人都在写科幻小说,像新加坡的JY Yang等等,都有很棒的作品。我认识刘宇昆很多年了,他很出色,在译介中国科幻作家方面非常出色。

(本文在访谈翻译环节得到周家源的协助)

读创编辑刘悠扬

读创客户端提供的所有内容,为客户端及/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,均受相关法律保护。未经读创客户端或权利人授权许可,任何人不得转载、复制、修改有关内容,违反上述声明者,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相关标签

读书周刊